环卫科技网讯,2023年8月17、18两日,随着三峰环境(601827)、瀚蓝环境(600323)、世茂能源(605028)、伟明环保(603568)四家垃圾焚烧企业先后公布2023年半年报,环境板块上市公司2023年“成绩单”开始陆续揭晓。
近年来,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导致主要以政府为甲方,以垃圾焚烧、环卫服务等为主业的环境企业深受困扰。《环境经济》杂志8月17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截至去年,7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计为912.04亿元。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命。”“表面看有收入,但指不定哪天就成了坏账。现金流至关重要,毕竟很多上市公司倒就倒在资金断裂上。”
从半年报来看,四家垃圾焚烧企业上半年业绩可谓喜忧参半!应收账款依旧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
三峰环境8月17日晚间公布了其2023年半年报。前六个月,三峰环境实现营收29.80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7.34%。非常稳健!
从项目业绩看,截至2023年上半年,三峰环境累计投资垃圾焚烧项目54个,设计垃圾处理能力59550吨/日,项目遍及华中、华南、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东北等各地,同时,三峰的焚烧炉技术和装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取得了245个项目、399条焚烧线个正式投入运营,其中,全资、控股项目40个,设计处理能力合计39950吨/日;参股项目8个,设计处理能力合计15100吨/日。48个项目报告期内共处理生活垃圾约681.27万吨(按入厂量统计),同比增长约12.57%;实现发电量27.03亿度,同比增长11.86%;上网电量23.87亿度,同比增长12.35%;销售蒸汽35.5万吨,同比增长16.1%。
在其他固废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三峰环境共运营餐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6个、污泥协同处理项目9个,报告期内共处置餐厨(厨余)垃圾3.12万吨,同比增长122.2%;处置污泥3.96万吨,同比增长44.1%。
在垃圾分类、收转运及环卫一体化业务方面,三峰环境持续推进“城市管家”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共运营相关项目20个,主要位于重庆、广东、云南、贵州等省。
另外,今年上半年三峰环境子公司三峰卡万塔共签署焚烧炉及成套设备供货合同6项,涉及焚烧线吨/日,其中在海外市场成功签署泰国萨拉布里五期焚烧炉设备供货合同,实现了为该项目的全程连续服务;另签署越南北江垃圾焚烧项目设计合同,再次实现公司服务和技术的海外输出。三峰科技签署污水处理及直饮水设备供货(EPC)合同6项,涉及污水处理能力合计32800吨/日,其中万兴三期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2800吨/日)是近年来取得的较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设备供货项目。
报告期内,三峰共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个(含控股项目4个,参股项目1个),新投运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350吨/日。截至报告期末,尚有在建及筹建垃圾焚烧项目6个,设计处理能力合计4500吨/日,其中全资、控股项目4个,设计处理能力合计2550吨/日,另有1个处理能力300吨/天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1个分布式储能项目及1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建。
除传统的垃圾焚烧、餐厨(厨余)处理等固废业务外,三峰环境新介入的储能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业务值得密切关注。
近日,三峰环境与控股股东德润环境,以及合作方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重庆辰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三峰环境持股25%。新公司主要从事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等业务,包括投资、建设、运营工商业储能设施以及向用JN江南·体育下载户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要力争在5年内成为用户侧储能领域的头部上市企业。
瀚蓝环境也在8月17日晚间公布2023年半年报,宣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9.27亿元,同比下降3.3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7.83亿元,同比下降3.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亿元,同比增长26.30%。
瀚蓝环境在年报中解释了个中缘由:一是固废工程业务收入规模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二是去年同期天然气业务受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因素影响,天然气综合采购成本不断攀升,而受限于限价政策,导致能源业务2022年上半年亏损约0.9亿元。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业务进销价差有所改善,能源业务202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实现净利润约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48亿元。
从图1可见,瀚蓝环境的固废业务是以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纵向向环卫服务、渗滤液处理、飞灰处理、炉渣资源化延伸,横向向危废、一般工业固废、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大件垃圾、污泥跨越。
即便下降,瀚蓝环境的固废业务营收依旧达31.0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3.65%,同比减少2.32亿元,同比下降6.96%;实现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加0.12亿元,同比增长2.30%。
其中,工程与装备业务实现收入为6.29亿元,同比减少5.84亿元,同比下降48.15%,实现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减少0.82亿元,同比下降60.21%。这是导致营收下降的主因。
生活垃圾焚烧业务(不含工程与装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5.64亿元,同比增加1.70亿元,同比增长12.20%,实现净利润为4.36亿元,同比增加0.38亿元,同比增长9.58%,毛利率为49.45%。
值得关注点是,瀚蓝环境在积极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热源和区位优势,开拓管道供热和长距离移动供热,提升效益。报告期内,实现对外供热48.92万吨,同比增长20.88%,新增签订平和、廊坊、晋江三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蒸汽余热对外供热业务协议。截至目前,已签订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外供热业务协议。
在最核心的垃圾焚烧业务方面,截至2023年6月底,瀚蓝环境在手订单合计规模35,750吨/日(不含参股项目),其中已投产项目规模为29,800吨/日(2023年上半年投产1,750吨/日),在建项目规模1,450吨/日,筹建项目规模750吨/日,未建项目规模3,750吨/日。
截至2023年6月30日,瀚蓝环境的应收账款达到35.26亿元。瀚蓝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与各个地方政府客户的沟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
在垃圾焚烧这个巨头林立的行业,世茂能源可以算是一家“小公司”。2023年半年报显示,世茂能源共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减少11.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60万元,同比增长4.10%。
世茂能源是余姚地区唯一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心,余姚各街道、乡镇的生活垃圾除厨余垃圾中进行生化或堆肥处理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中进行资源再利用的部分及有害垃圾外,均由世茂能源负责焚烧处理;同时,世茂能源也不断扩展固废处理经营业务范围,积极开拓固废收集与处理。作为余姚地区唯一的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和主要固废处理中心,区域独占地位具有可持续性。
今年3月份余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了《余姚市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主要内容》,文件中指出:“其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由全市进行统筹布局,保留现状位于小曹娥镇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能够满足余姚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需要,由于该发电厂同时处理工业固废和农业废弃物,根据处理需求,规划处理能力应扩至2000吨/日。”
世茂能源是国内较早进入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领域的企业之一,2009年完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一期项目的建设,2011年完成二期扩建项目的建设。
世茂能源在公告中称,“一旦在一个县市区已经建立了垃圾焚烧项目,后续其他企业将难以进入该地区”。一是因为一个地区的生活垃圾数量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基本稳定,垃圾焚烧处理企业的建设规模往往与该地区的生活垃圾数量相匹配;二是因为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属于邻避项目,一旦当地已有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新项目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公司在余姚地区具备固废处理的先发优势,也为公司发展成为余姚地区的静脉产业园创造了优良条件。
当然,作为一家垃圾焚烧“小公司”,世茂能源也未能躲过“应收账款”问题,截至报告期末,其应收账款约为8535万元,距离半年净利润不算太远。
伟明环保堪称“闷声发大财”的典范!根据其8月18日晚间公布的2023年半年报,伟明环保上半年营收28.93亿元,同比增长27.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13.02%。
至报告期末,伟明环保投资控股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运营及试运行的有49个(其中试运行7个),总规模约3.37万吨/日。报告期内各运营项目合计完成生活垃圾入库量531.50万吨,同比增长23.77%,完成上网电量15.11亿度,同比增长19.32%。对外供蒸汽量达到2.65万吨。
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方面,正式运营及试运行项目13个(其中试运行1个),报告期内公司合计处理餐厨垃圾19.82万吨,同比增长36.63%,副产品油脂销售6,710.40吨,同比增长47.16%,处理污泥5.22万吨,同比增长28.53%,完成生活垃圾清运量54.86万吨,完成餐厨垃圾清运量13.03万吨。
渗滤液处理项目方面,对外共处理渗滤液11.03万吨,同比增长38.52%,处理市政污水797.83万吨。
垃圾焚烧新建项目方面,枝江项目取得环评批复,进入建设阶段,期末公司在建垃圾焚烧项目6个(控股项目,不含试运行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方面,婺源餐厨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期末公司在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4个。奉新项目和樟树项目成功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清单。安福项目和永丰项目收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共3,400万元。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报告期末,伟明环保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期末增长97.18%,达19.56亿元,主要原因“为子公司樟树公司和奉新公司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应收电费补贴余额由合同资产转入应收账款;部分产品销售尚未达到合同约定收款时点所致”。
综合来看,虽然多数垃圾焚烧企业经营状况尚可,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好!但“应收账款”却依旧如“滚雪球”般增长,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企业与甲方保持沟通,更需要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咬紧牙关渡过这个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