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之一,对于污染严重的练江流域来说,其重要程度更不可言喻。近日,在练江穿过的汕头市潮南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悄然点火试运营,不仅缓解了该区140万人口产生垃圾“无处安放”的困境,更利用高科技将垃圾“变废为宝”,真正为练江减负。
那么,这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如何运作?从规划建设到运营使用,环保基础设施在练江整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近日,记者走进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探究竟。
走进位于大山深处的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央控制室墙上的监控终端大型LED显示屏让人惊叹于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正在焚烧垃圾的锅炉内烈火熊熊,从垃圾仓、投料口到出渣口的实时状况在这里均一览无遗。
“现在焚烧垃圾的是2号炉,此刻炉内温度高达800摄氏度以上。”项目投资承建运营单位中节能(汕头潮南)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薛保卫告诉记者,2号炉日平均处理垃圾约500吨,焚烧每吨垃圾可发电450至480度。而在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有一个1号炉,近日这2个焚烧炉已进入全面试运营阶段,日处理垃圾可达近千吨。
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运抵后通过厂外垃圾专用通道运抵物流入口,经地磅系统称重,通过高栈桥,运至卸料平台,倒入垃圾仓内贮存。同时,垃圾仓上方的抓斗起重机不停地翻料、倒料,使垃圾进行充分发酵。薛保卫说,仓内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流入底部的滤液收集系统,输送至厂内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而发酵的垃圾被垃圾抓斗抓至给料斗,经由给料机连续均匀地送入焚烧炉内。
众所周知,焚烧会产生气体,但在这里,气体却不再是垃圾。据薛保卫介绍,垃圾仓内的臭气通过垃圾仓上部设置的抽风管道,由一次风机进行抽取,送入焚烧炉内进行燃烧,使垃圾仓形成负压,防止臭气外泄。同时,炉排不间断地顺推往复运动,使垃圾充分得到燃烧。焚烧炉内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与锅炉受热面进行热交换后产生过热蒸汽,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进行冲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电力,然后通过升压站进入电网系统。
“经过充分焚烧的垃圾最终会有三大类剩余物,分别是炉渣、飞灰和废气,炉渣可以进行综合利用,作为建材制作行道砖;飞灰作为一般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废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硝等工艺处理,净化达标后排放。”至此,原本污染环境的垃圾,就完成了一次无害化处理的蝶变。
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试运营,意味着在练江整治问题上,潮南区已迈出了踏实的一步,因为在这片有着140万人口的土地上,垃圾围城也曾让人谈之色变。
但如今,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为练江减负的同时,其所在的村落还享受着汕头首创的生态补偿机制。据介绍,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两英镇风华村,当年选址这里虽然经过了科学的论证,但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焚烧发电厂落户家门口,多多少少还是有所忧虑。
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潮南区除了组织村民到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还让村民感受到项目发展带来的效益。该区在征地高于区正常的补偿标准的基础上,每年投入376万元为项目所在地村民缴纳医保和社保,按人口参与项目运营的每年分红,投入1190万元帮助项目所在地解决修建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校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项目,给予农民公寓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指标等政策优惠。根据这个方案,风华村实际上每年综合获利约500万元,项目运行30年时间可以获利约1.5亿元。
最终,这一生态补偿机制获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4年底顺利开工,总投资约6.2亿元。项目采用BOT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项目占地300亩,首期用地面积约140亩,配备了2条500吨/日的垃圾焚烧线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主要由废料储存舱、焚烧炉、汽轮发电机、烟气处理烟道、渗滤液处理车间等部分组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加紧完善厂区绿化、排水沟、进场道路桥梁等配套设施收尾工作,预计今年9年份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届时,潮南区在垃圾减量化、提升废物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真正为练江整治实现“变废为宝”。(记者 杨立轩通讯员 黄晓杰)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今日印发《关于做好光伏发电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各电网企业应依法依规继续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代)备案和地方补贴垫付等工作,不得以项目未纳入国家补贴建设规模范围为由擅自停止。
据反映,部分电网企业以《通知》为由停止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代备案和补贴垫付等相关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电网企业应依法依规继续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代)备案和地方补贴垫付等工作,不得以项目未纳入国家补贴建设规模范围为由擅自停止。JN江南·体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