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网中微量元素矿石经破碎、研磨后加入辅料配比、称重,再经制粒、检验、包装等环节,一批酸性土壤调理剂、碱性土壤调理剂样品便被送往试验田进行还田试验。看着推进了半年多的研发工作有了阶段性成果,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良松了一口气。“我们的技术团队成员是清一色的‘学霸’。去年9月,公司谋划开土壤调理剂项目后,大家就‘卷’起来了。做好基础性研究,才能更好地为问题土壤‘开方治病’。”李良说。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根。干净、肥沃的土壤才能种出安全、健康的作物。然而,由于特殊地质、工业污染、肥料施用不当等原因,一些土壤出现了酸化、盐渍化、板结等现象,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
瞄准土壤修复这一细分“赛道”,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落户”盂县西烟循环经济产业园后,率先开启了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研发,为“土壤修复术”做起了前沿攻关。
农户在种植中遇到的田间病虫害、作物产量低、果实口感差等问题,很多源于土壤。在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运看来,修复问题土壤犹如给病人诊治,必须“对症下药”、慎之又慎。“咱们国家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以正为本,以病为标,标本兼治’可以说是中医的重要特点。研发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中医调理的理念。”张洪运形象地把公司定位为“土壤的郎中”,把研发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的过程叫“以自然治愈自然,做自然有效元素搬运工”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为问题土壤“配方制药”也一样。开展土壤改良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人才支撑是头等大事。去年开始,公司面向全国招引专业对口的研究生,优先吸纳“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山东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李传福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段时间,李传福和产品研发部的同事不是实地考察周边农田做土壤采样、分析,就是“泡”在实验室里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问题研究土壤调理剂配方、制备工艺。“传统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比如氮、磷、钾、镁、铁等。我们研发的土壤调理剂选用阳泉本地富集的中微量元素矿石和多种辅料,成分则更多是土壤活化因子、微生物剂、有机物、矿物质等。因地制宜施加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强壮作物根系、促进作物吸收转化营养元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自然就能提高。”说起产品研发,李传福滔滔不绝。
依托公司技术骨干做好基础性研发的同时,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总部”——中大(天津)集团有限公司的“智库”,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产学研基地及博士工作站,山西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李良说:“中国工程院岗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张强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黄占斌教授等一大批业内专家组成了我们的‘智囊团’。有了他们的强力支持,我们将在原料配比、制备工艺方面做精做优,争取研发出品类细化、效用明显的土壤调理剂,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绿色农业产业向前发展。”
前期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让公司上下信心大增。“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的年产50万吨障碍土壤调理剂项目一期很快就要开工了,预计9月投入试生产。到时候,成品不仅有酸性土壤调理剂、碱性土壤调理剂,还有钙镁硅硼中量元素肥、富硒肥等,项目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0亿元。”张洪运说。郭鑫璐文/图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耕地保护和利用是新时代“三农”工作中极为重要的课题。耕地保护不仅要保量,还要保质。科技沃田,无疑是守好珍贵耕地资源的良方。
在全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中,“落户”盂县西烟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问题土壤修复展开科研攻关,积极研发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破解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等“卡脖子”难题。半年多时间,公司不仅广纳贤才,而且注重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产学研合作,大大加速了前沿科技惠农强农的进程。
探索土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我们殷切期盼更多科研工作者、企业、高素质农民聚焦耕地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症下药、提升地力,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细。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