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体育下载兰石重装深耕能源化工装备行业70余载,现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属于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C35)”。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制造能力、品牌及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优势,以打造能源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目标,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工程总包、金属新材料四大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我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传统能源与化工装备领域,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持续升级,带动相关装备需求增长。新能源装备领域,在“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下,核电、氢能、光伏、光热储能等新能源装备成为发展新动力300152)。工业智能装备领域,机电液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在工业智能装备领域应用逐步加深,有效支持了行业产品迭代创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重点任务。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围绕炼油、合成氨、钢铁和水泥行业,分别发布节能降碳行动计划。要求2024—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达成节能量约3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8400万吨目标。我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行业也将在政策引导下,迎来发展新机遇。
金属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行业,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高温合金,钛合金,耐蚀合金等高端新型材料需求稳步增长。2024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布局未来产业,要求推进未来材料产业发展,包括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态势,下游总需求量不断增长,在国产高端金属材料有效产能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掌握关键材料技术和高端产品企业将具备较强竞争力,特别是高端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燃气轮机领域、核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口替代需求的不断增强,以及认证周期的逐步缩短,金属新材料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新机遇。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规律。
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
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场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深化。炼油化工装备技术服务以产品的结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到产品生命终结前的检测维修、优化升级为主线,包含对客户经营全过程的关注和系统服务。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装备制造业必须提供高品质的技术和服务,构建两业融合的新业务模式,以此形成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关键支撑,引领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化攀升。
随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石化大国,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等主要行业均实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在这个进程中,我国的工程建设模式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从传统的单一设计、采购、施工分离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EPC总承包为主的建设管理模式。EPC总承包模式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还增强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我国石化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能源化工装备EPC工程总包领域,能够实现全流程覆盖的公司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公司在EPC工程总包领域竞争优势显著。
公司业务涵盖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及储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等)、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EPC工程总承包;金属新材料(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的研发、制造、检测和销售。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类高端压力容器,主要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炼油领域主要产品有重整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板焊式、锻焊式)、螺纹式换热器、隔膜式换热器、高压容器(热高压分离器、冷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等;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高压列管反应器、大型塔器等;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气化炉、费托反应器、变换炉、水洗塔、中间换热器、废热锅炉等;精细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各种反应器、汽化器、反应釜、冷却器、特材容器等。
核能装备:核能产品覆盖从上游核燃料领域装备,中游核电站装备,到下游核乏燃料循环、核环保装备的核能装备全产业链。核能产业上游主要产品有核化工领域贮槽、箱室等非标设备以及核燃料贮运容器;核能产业中游主要产品有核电站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板式换热器(核安全3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现场贮存系统、装卸系统及新燃料运输系统相关设备、HTL电加热器等;核能产业下游主要产品有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厂专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2、3级),包括萃取设备、后处理首端专用设备、产品贮运容器、贮槽、箱室等储罐类设备及热交换器设备。
氢能装备: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置、渣油POX造气制氢装置、丙烷脱氢技术装备、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质子交换膜电解(PEM)制氢装置、低中压储氢容器、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储氢球罐、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
储能装备:主要为公司正在开展市场化推广的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集成设计及关键设备、压缩空气储能及二氧化碳储能关键设备、波浪能储能专业设备及技术服务和正在研发的新型氢(氨)储能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
公司产品覆盖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族群,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海工舰船、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等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有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板片液压成型机、液压数控卷板机、热模锻成形压机、校直机、智能锻造操作机、装出料机、重载转序机器人、自动化锻造生产线G+系列化设备、特种打磨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要领域。
公司有宽通道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工业烟气净化设备、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高效节能换热及大气废水污染治理。公司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利用(CCUS)装置。
公司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技术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咨询、检维修、金属及非金属检验等方面,业务涉及炼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智能、节能环保、EPC工程总包等多个领域。
公司拥有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在炼油化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纳米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核心工艺包+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的一体化EPC工程总承包新业态。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机制、目标客户针对性走访、客户邀标及主动搜集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以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检维修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合同订单。根据装备制造订单技术条件,公司逐步完成研发设计、工艺技术转化、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环节,最终发运现场安装并交付用户;工程总承包业务通过招标方式开展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检维修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化水平,逐步搭建了能源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紧盯下业投资信息,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制造经验与品牌优势,通过与国际国内总承包商、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工程方与业主方提供施工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等方案,以投标报价的方式获取工程装置的核心设备订单;通过承揽的EPC工程总包,直接提供相关工程设备配套;通过为业主方提供最优的检维修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获取相应的服务订单。
基于公司所属的行业特性、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定价模式以成本导向定价法为主,结合一定的竞争导向定价法。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为:一是根据客户提供的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的自主研发设计;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内容,与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
公司设有采购中心专门负责物资集中采购订货、实施供应、统筹调配等工作,采购物资范围主要是公司产品用板材、管材、锻件、焊材等原材料、产品用外购配套件及工程总包项目用材料和设备。针对公司产品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用原材料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所需材料及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同时,公司搭建了动态、统一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内部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准入审查及SRM供应商平台管理,对大宗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实行国内物资材料生产厂家直供模式,保证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能力。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型的非标准化设备,用户对同一类产品的用料、参数、性能要求均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模式,即完全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3-12个月,产品在安装调试、功能验证、生产线打通、整体装置试车成功的平均验收周期为3-6个月,综合订单执行周期平均为6-18个月。
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领军企业,工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金属新材料等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能源化工行业工程、技术、工艺设计总包资质、原材料供应和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兰石”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核心产品和技术具备重要市场影响力。
公司是中国建厂最早的炼油、化工、煤化工高端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是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直径、最大吨位螺纹换热器制造商,是国内炼业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设备独家供应商,已完成60余台套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制造,代表着国内重型压力容器的领先制造水平。公司是国内板焊式压力容器龙头企业,同时在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公司可生产单台重达2000吨级的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打破了国内少数企业在千吨级以上大型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中的垄断地位。
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国产替代的民用核级板式换热器设计生产企业,借助兰石重装总部、青岛公司、换热公司、中核嘉华“一中心三基地”的优势布局,在核能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压水堆应急柴油机组压力容器及仪表用容器市场占有优势份额,成功研制出四代核电站用高温气冷堆HTL电加热器,子公司中核嘉华在核燃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制造了中国首座50吨核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的绝大多数非标设备;公司拥有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等多个核领域资质证书并培育了一支逾150名核级焊工及核级无损检测持证人员的专业队伍。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布局“制、储、输、用(加)”氢能产业,现已制造质子交换膜电解(PEM)制氢装置、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全系列低中压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是国内少数研制98Mpa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的企业,相关制氢储氢装备已经在绿氢一体化项目中实现推广应用,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相继攻破厚壁镍基合金No8810和难度更高的No8120材质冷氢化反应器的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该材料制造专有技术,并制定2类反应器设计选材技术规范、材料焊接等制造技术规程及多项行业标准,实现了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关键设备制造的创新性突破;在储能领域,公司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热交换器、工业智能装备、燃料电池热循环设备等产品可应用于波浪能发电储能、空气压缩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氨氢储能等领域。
公司是金属材料产业链深加工区域龙头企业,拥有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的冶炼、锻造、热处理和加工全产业链,同时具有新材料“研发+产品+服务”一体化成果转换的综合服务能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舰艇、燃气轮机、石油化工、核氢光储等领域,与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有一体化协同优势。主持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4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余项,并先后取得核心技术专利50余项。目前具有“甘肃省高端铸锻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甘肃省有色金属成型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酒钢集团、金川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伙伴合作关系。
公司具有多年使用、设计、制造锻压机组装备的经验,在国内快锻压机市场占有优势份额。“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重型全液压三辊、四辊卷板机”等系列产品均属机、电、液一体化工业大型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成功研发制造国内“卡脖子”产品之一的径向锻造机,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产品出口;智能化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打磨机器人、锤替代压机等设备应用于各相关领域;“重型四辊全液压卷板机”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制造此类大型装备的国家。在压延装备所属的自由锻领域,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着力构建焊接、下料及热处理三类数字化车间,并完成数字化指挥中心及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打造生产管理数字化及经营决策智能化管控新型能力。
公司专业从事板式热交换器研发、设计、生产和工程服务,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多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先后研发成了100多种系列的热交换器产品,取得了国内和行业数十项第一。公司全焊式板式换热器、LS-BLOC焊接式板式换热器、板式热交换机组、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PCHE)、宽通道式板式换热器等主要产品应用于节能环保、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等众多领域,产品出口欧洲、亚洲等地。同时公司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30余年专注三废治理细分市场,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可提供工业废固处理、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金属冶炼行业烟气除尘、化工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总承包业务。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能源化工装备研发制造优势,研制了二氧化碳捕集阶段和合成利用阶段的核心装置,承接了全球最大CCUS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华能清能院碳捕集工程塔器及附属设备,具有重大的引领示范效应。
公司是能源行业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化工程设计院、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子公司瑞泽石化拥有炼油工程、化工工程及化工产品储运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已完成石化工程设计项目百余个,涉及我国石化行业130多个炼油化工企业。依托公司高端能源装备领域行业领先的制造及服务能力,公司已完成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超70亿元,其中盘锦浩业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裂化等项目及宣东能源50万吨/年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EPC项目,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实现工程总包业务的开拓。
公司作为深耕行业70余载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拥有丰富的售后检维修经验及专业的前端设计能力,公司设计、检维修服务涵盖炼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智能、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公司检测业务领域覆盖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拥有西北规模最大第三方金属材料检验检测机构,是甘肃省内唯一一家为载人航天工程603698)(神州系列)和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提供金属材料复检服务的单位,为全国首批五个中广核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是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项目检测技术支撑单位,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江南体育官网、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等行业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300余台(套)。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与浙江石化、塔里木石化、新疆嘉国伟业等多家客户签订大额订单,新增订单合计45亿元,同比增长15.81%。在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背景下,公司依托深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70余载积累的技术底蕴、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先发优势,在多个领域取得市场突破。在工程总包领域实现新增订单15.92亿元,同比增长456%;在工业智能领域实现新增订单3.07亿元,同比增长17.61%;在国际业务领域实现新增订单2.47亿元,同比增长175%。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营销资源整合,强化客户管理机制,完成市场开拓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引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推进科技创新项目14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8项,转化订单4.75亿元,完成研发投入6,463.88万元;公司现有新疆兰石、瑞泽石化等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工公司、换热公司、检测公司等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报告期内,中核嘉华被认定为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被授牌“嘉峪关市核装备研制技术创新中心”。公司与中核集团及下属企业、上海核工院、清华大学核研院、兰州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公司新能源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由传统能源装备向新能源装备拓展转型,核能领域公司成功加入国家电投“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成果转化及应用平台不断扩大;高效执行放射性有机废液无机化处理、重水堆用热传输连接组件国产化等一批核能装置研发项目。氢能领域公司研制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装置、高中低压全系列气态储氢容器等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氢能及氨氢融合研发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公司研制的98Mpa高压储氢容器成功列装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首个70Mpa商业化加氢站——海德利森丹灶加氢站,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压储氢容器制造企业之一。储能领域,与中储国能签约设备采购框架协议,已签订华科超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1,462万元,成功获取青海中绿电000537)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项目冷却器、预热器等制造订单,为后续储能市场开拓奠定基础。二是由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制造业转型,公司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产线建设,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公司经营、财务、采购、销售、质量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关键管理要素的实时、在线、可视、透明化,加速实现管理创新、精准管控和智能决策,打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运营样板工程,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由单体设备制造商向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商转型,公司系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油化工、煤化工工程和产品储运甲级设计院、高端集成化装备制造能力、原材料供应能力及EPC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四是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一体化市场转型,依托自有专利技术、优质服务和良好信誉,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报告期内,取得中国化学601117)工程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鞑靼斯坦石油公司年产120万吨/年PTA项目等项目订单,实现国际市场新增订单2.47亿元,同比增长175%。
2024年公司始终把实施国企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围绕“科改示范行动”、“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行动”专项任务,全面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体系。一是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机制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层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精益管理,公司重点从加强“营销管理、交货期管理、供应链管理、6S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五个方面,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三是“一企一策”分层治理,持续推进公司及子公司董事会建设,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致力于激发经营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持续释放其经营活力。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更为贯通联动的机制,确保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随着治理型管控模式的逐步完善,公司的整体治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及行业市场变革机遇,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学习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百亿兰石、百年兰石、幸福兰石”的新时期“1333”战略目标,对标经营计划大纲重点任务,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0.77%;实现营业收入24.92亿元,同比增长12.80%;实现净利润6,991.17万元,同比减少39.11%。
上半年,公司紧密跟踪市场动态,聚焦客户需求,全力助推营销管理工作,并着力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公司坚定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高效的市场服务体系,确保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强化售后服务,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公司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成功与浙江石化、塔里木石化、新疆嘉国伟业等多家客户签订了大额订单,新增订单合计约45亿元,同比增长15.81%。公司在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的同时,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为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半年,公司瞄准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紧抓攻关短板,牢筑技术护城河,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以“研发+销售”新模式全力以赴助力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通过科技攻关,专业化整合,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推进61个。其中,《超高强度、高压储氢装置及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10个引领项目完成结项验收;《新型碎煤熔渣气化炉成套装备开发应用》获批2024年度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EVA国产化工艺包核心装置研制》等4个项目获批2024年度甘肃省联合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合计研发总投入6,463.88万元,科技成果转化28项,转化金额4.75亿元。实现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与技术引领,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取得丰硕成果,公司竞争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全面实施,公司牢筑根基,高起点谋划重点工作,确保改革任务走深落实,以高标准、高要求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针对特定混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分级治理,通过差异化精准管控,提升混改公司的活力和发展成效。对标一流企业,深入实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动,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上半年内,公司为强化人才梯队建设,聘任院士1人,签约熔盐储能领域挂职博士1名,并引进清华大学等高校核能领域专业人才,有效储备了科技人才力量。此外,公司锚定核能产业,参与中核科创基金设立,与中核集团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公司核能装备业务,加快公司新能源战略转型进程。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健全以章程为基础、以议事规则为框架、以业务管理制度为支撑的“1+4+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针对所属控股、参股子公司实施有别于全资子公司的差异化管控,分层分类规范设置所属子公司三会一层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程序+法定程序”模式确保对子公司授权放权可控,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此外,公司还推进构建精准有效的授权放权体系,实现行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从而充分调动子公司经营活力动力。
上半年内,围绕主责主业定位,公司遵循“统筹设计、主线牵引、一体推进”的原则,全面提升精益管理工作水平。严格预算管理,细化成本费用控制单元,全面推行“单元化模块”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风险防控,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重大合同的评审工作和审计跟踪工作。优化项目监管提升机制,加强项目工期和质量的管控。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着重提升公司的本质安全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精益管理措施,公司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工作要求内嵌到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上半年,公司组织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9次、专题研讨会5次;组织召开公司党委会(扩大)会议10次,审议议题85项。
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上积极探索,形成了“1+N+T”党建品牌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三、风险因素
公司下游客户均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基础产品,其发展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若下业景气度降低将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三是发挥资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协同效应,形成发展合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全面深入落实,使公司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目前,公司行业地位稳固,但长期来看,公司依然面临竞争加剧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客户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狠抓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积极寻找布局新的业绩增长点,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紧盯煤化工行业实施节能低碳改造升级机会抢抓更多煤化工装备订单,积极跟进新一轮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并更好的服务于节能环保及核电、光伏、光热、氢能等新能源市场;加强顶层设计,与设计院沟通交流;鉴于此类项目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建议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域政府资源,促成我公司在光热储能领域取得突破。
目前,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利率波动将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债务负担的保障能力仍显薄弱,如果无法将利润及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并且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公司应收款项逐步增长,公司速度与运营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统一调配作用,满足资金需求,节约资金整体成本。公司后期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加快,通过多种途径,化解财务风险。同时,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同时积极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进行评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逐一评价、制定回款计划等措施来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降低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超过回款期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公司于2017年、2021年分别完成了对瑞泽石化、中核嘉华的控股权收购,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为2.63亿元。若被并购企业不能较好地实现预期收益,则可能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被并购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是检验公司并购、整合是否成功的关键。公司对被并购企业的战略梳理、企业文化宣贯、管理制度修订等工作进行持续规范化整合,并通过董事会制定年度经营目标,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同时利用其在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并产生协同效应。通过上述举措,更高效地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降低其商誉减值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对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公司经营管理层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但仍需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若管理层不能及时放开思路,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极有可能阻碍公司业务和战略的顺利推进,并错失发展良机,存在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项重大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执行力,使企业管理能不断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完成了兰州新区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出口基地、新疆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嘉峪关核能装备制造基地、广东氢与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超大型容器移动工厂的能力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公司利用“五大基地+移动工厂”的优势产能布局,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融入国际化经济战略圈。
公司通过重型承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及国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公司装备承制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自行研制的全液压大四辊卷板机为世界卷板能力最大的设备之一,最大卷板宽度3米、最大卷板厚度280毫米;天然气加热炉炉膛容积8米×9米×30米,最大载重1200吨;100吨封头堆焊用大型变位机和多台瑞典ESAB焊接机,可完成高压厚壁压力容器的自动焊接工作;90°弯管内壁堆焊机主要用于90°弯管的内壁热丝TIG环向堆焊,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8轴联动;曲面板测量划线坡口数控切割机采用机器人六轴联动控制方式,测量精度在±0.5毫米以内,可实现曲面板(球壳板)的精密划线MVe直线毫米厚度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公司具备1200吨的起吊能力,用户现场具备制造直径10米以上的容器产品,能完全满足能源化工装备企业所需的超大直径关键核心设备的承制。
公司紧抓“双碳”政策机遇,在新能源“核氢光储”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开拓,初步完成产业布局。
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产品覆盖上游核化工和核燃料领域设备、中游核电站设备和下游核燃料循环后处理设备,取得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40余家核电业主单位供应商资格,公司正进一步完善核能装备产业链和产品线,聚焦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项目合作、核化工装置检维修、核化工装置运行、新装备研制、新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发。
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的企业,为煤化工制氢、工业副产氢领域相关客户提供了气化炉、PSA制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POX制氢余热锅炉等多台套氢能领域相关设备。公司致力于构建“制、储、输、用(加)”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已研制完成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装置、全系列低压储氢球罐、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加氢站用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具备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等五大类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与亚洲硅业、东方希望、大全能源等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光热储能装备领域,公司在熔盐储能、波浪能发电储能、氨氢耦合储能领域都有所开拓,公司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集成设计及关键装备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公司可拆、全焊产品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首次实现推广应用,余热回收产品成功运用于兆瓦级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306人(正高级工程师28人、高级工程师235人、其他高级职称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9.91%;拥有技师及高级技师24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66%,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创新、项目管理高层次科研队伍。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建立科技人才专项激励等办法,多维度对科研项目立项及成果转化等作出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逐步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主导的“新型碎煤熔渣气化炉成套装备开发应用”、“125MN大型快速锻造液压机组研制”等5项入选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获批“甘肃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8项;申报科技类奖项10余项,其中“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000kN/3000kN-m全液压智能锻造操作机”获批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国产化厚壁No8810流化床反应器”获得2024年新疆自治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认定,“一种用于大型铸件冒口清理的智能等离子气刨系统”获甘肃省专利三等奖,“基于重载机器人的大型智能化锻轧生产线”完成甘肃省科技成果登记;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24件。累计拥有各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79件。
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中国首家取得I、II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ASME压力容器U和U2证书,取得欧盟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颁发的PED认证证书。公司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公司拥有大型高压容器(A1)、球罐(A3)和超高压容器(A6)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承压类特种设备工业管道(GC2)安装许可资质等多个专业资质证书,为集成装备、检维修、EPC工程、超高压容器等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掌握了厚壁筒节成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宽齿距大螺纹的整体加工及检修、大直径厚壁反应器的现场组装等多项非专利技术。
公司在核能领域拥有多个核级相关资质,其中中核嘉华拥有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核燃料循环设施后处理厂:核安全2、3级储罐、热交换器)、军工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核安全2级/放化1级储罐)。换热公司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及制造许可证(热交换器,核安全3级)。青岛公司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管壳式热交换器,核安全3级)。同时公司拥有一支逾150人的核级焊工及核级无损检测持证人员队伍,为核能业务发展建立资质保障和专业支撑。
公司紧扣战略定位,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延链增值,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在上游设计与原材料供应端,公司拥有一家成功完成百余个石化工程项目设计的行业甲级设计院,公司与千吨级精品钢材生产能力的优质供应商华菱湘钢建立股权与战略协作关系,公司布局高品质锻件、高端特钢、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在中游设备制造端,公司立足石化能源装备主业,依靠“五大基地+移动工厂”的优势产能布局,积极拓展核电、氢能、光伏光热、储能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市场;在下游市场客户端,公司累计服务近万家客户,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各细分行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累计供应4万多台设备,并出口20多个国家、地区。借助科技创新、装备制造、管理服务、资本运作“四大平台”赋能式发展,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油化工、煤化工工程和产品储运甲级设计院、全领域装备制造能力、原材料供应能力及EPC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具备全方位的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能源化工高端能源核心装备制造行业70余载,在能源化工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连续创造了多个国产化、大型化设备零的突破,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国内炼化装备配套与技术更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000852)的摇篮和脊梁”。“兰石”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部分重要产品和技术具备重要市场影响力。在新时期“1333战略”引领下,公司将以建设“百亿兰石”、“百年兰石”、“幸福兰石”为三大发展目标,以人才支撑、精益管理、党的建设为三大路径,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国际化经营为三大保障,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具有数据洞察和产业整合能力的高端能源化工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广誉远: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75%,将继续围绕全产业链打造高品质中药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央行行长潘功胜: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正在有序化解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央行行长潘功胜: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正在有序化解
已有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16亿股,占流通A股54.8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4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