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8月26日,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以来,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今年以来的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我省确定了政府驻地或人口居住较集中的中心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庄;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重点湖库周边的村庄;引江济淮沿线的村庄共四类村庄作为重点,优先推动治理。
“我省有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一样,村民生活习惯差异也较大,我们因地制宜,‘问需于农’‘问计于农’。”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我省在治理中资源化利用、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厕所粪水是农民不舍得丢弃的农家肥,我省推广利用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林地等消纳生活污水的模式,既降低成本又利用了氮磷等营养元素;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建设管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于乡镇政府驻地和小集镇等集中居住区,则建设规模适当的处理设施来收集处理污水,“方案设计、管网布局等,都征求村民意见。”
此外,我省还结合地域特点,遴选出了皖南地区“黑灰同治+土地渗滤”、皖北地区“三池一地”资源化利用、皖西地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流域共治等典型模式,指导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
对已经建成的处理设施,我省加大日常抽检和巡查力度;日处理能力在20吨以上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出水水质监测。连续2年开展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针对管网不配套、运维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各市都建立了问题设施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持续推动整改。
JN江南·体育下载
为补齐短板,我省多元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我省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今年以来,共完成59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8月26日,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以来,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今年以来的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我省确定了政府驻地或人口居住较集中的中心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庄;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重点湖库周边的村庄;引江济淮沿线的村庄共四类村庄作为重点,优先推动治理。
“我省有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一样,村民生活习惯差异也较大,我们因地制宜,‘问需于农’‘问计于农’。”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我省在治理中资源化利用、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厕所粪水是农民不舍得丢弃的农家肥,我省推广利用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林地等消纳生活污水的模式,既降低成本又利用了氮磷等营养元素;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建设管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于乡镇政府驻地和小集镇等集中居住区,则建设规模适当的处理设施来收集处理污水,“方案设计、管网布局等,都征求村民意见。”
此外,我省还结合地域特点,遴选出了皖南地区“黑灰同治+土地渗滤”、皖北地区“三池一地”资源化利用、皖西地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流域共治等典型模式,指导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
对已经建成的处理设施,我省加大日常抽检和巡查力度;日处理能力在20吨以上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出水水质监测。连续2年开展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针对管网不配套、运维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各市都建立了问题设施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持续推动整改。
为补齐短板,我省多元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我省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今年以来,共完成59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8月26日,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以来,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今年以来的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我省确定了政府驻地或人口居住较集中的中心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庄;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重点湖库周边的村庄;引江济淮沿线的村庄共四类村庄作为重点,优先推动治理。“我省有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一样,村民生活习惯差异也较大,我们因地制宜,‘问需于农’‘问计于农’。”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我省在治理中资源化利用、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厕所粪水是农民不舍得丢弃的农家肥,我省推广利用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林地等消纳生活污水的模式,既降低成本又利用了氮磷等营养元素;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建设管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于乡镇政府驻地和小集镇等集中居住区,则建设规模适当的处理设施来收集处理污水,“方案设计、管网布局等,都征求村民意见。”此外,我省还结合地域特点,遴选出了皖南地区“黑灰同治+土地渗滤”、皖北地区“三池一地”资源化利用、皖西地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流域共治等典型模式,指导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对已经建成的处理设施,我省加大日常抽检和巡查力度;日处理能力在20吨以上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出水水质监测。连续2年开展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针对管网不配套、运维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各市都建立了问题设施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持续推动整改。为补齐短板,我省多元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我省已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9.5亿元。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从“十三五”末的13.6%提升到35.8%。今年以来,共完成59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较2023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汪漪实习生胡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