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强化研究生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研究生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与研究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近日,《清华大学教学评估研究生课程院系报告(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发布,2023春季学期我院教评总体成绩为93.18分,连续16个学期高于全校平均分,在全校43个院(系、所)中,位于第4名(并列),为历史最好成绩。
教学评估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与我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和深圳市以及清华大学的要求,贯彻和落实关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部署密不可分。我院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一套多维度、全流程、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师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为持续深化“三全育人”,使立德树人融入学院工作和学生成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成长全过程,持续提升专业核心课程质量,推动优质课程示范引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我院制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课堂规模暂行规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干部和教师听课实施办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新开课程申请审批规定》等制度,规范课程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持续加强学风建设。
我院还制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建设经费资助办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精品课建设与管理办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工作鉴定标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学成果奖配套奖励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多维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支持课程改革创新,培育优质课程,打造一流“金课”,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课程整体质量全面提升。
为保障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符合学校各项规定的基础上,我院积极与校研究生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沟通,完善教师授课资质和课程准入各项规定,全流程管理新开课程,把控课程质量。
新引进教师为获得授课资质,原则上需通过首次开课试讲,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参与教学培训,观摩优秀课程,接受专家跟踪听课和学生评教,多角度、多方面地持续改进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近三年来,我院每年约30位教师参加开课达标评估并获取证书,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开展教学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责任,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为落实相关要求,培养处不断规范新开课申报流程,教师申请新开课程,原则上需由课程负责人在项目指导委员会阐明课程特色及必要性,报教学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才能申报新开课程,开设课程应符合我院培养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
为保证教学运行平稳有序,预防教学事故,我院建立了教学飞检制度。培养处在新生强化周举办专场讲座强调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倡导师生共建优良学风,并不定期对部分课程抽查学生考勤。近三年间,培养处共完成六次教学飞检,涉及32个专业159个课堂,共计10443名学生。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教育,保障课堂纪律。
同时,培养处制定了教师临时调课有关规定。课程一经排定,主讲教师应全力保证按课表安排授课。学院严格控制调课次数,以稳定教学秩序,加强课堂管理,保障课程运行。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鼓励教师推陈出新,投入教学,形成热爱教学、钻研教学的浓厚氛围,我院设立了课程建设费制度和听课制度。对新开课、公共必修课、职业素养课给予相应课程建设费支持。资助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教材、教学实验耗材、教学活动等,近三年我院课程建设费惠及106门次课程。
另外,培养处针对学院领导干部、各学科(项目)负责人、教学督导、青年教师等不同角色制定个性化的听课方案。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的同时,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院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教材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结合精品课建设推动的教材建设已初显成效,近五年来培养处共支持精品课程出版12本精品教材,其中《工程伦理案例集》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入选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持续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各类评价反馈渠道互联互通机制,帮助教师尽早了解学生感受,及时优化课程。培养处在宣传鼓励师生使用教学过程反馈系统的基础上,补充设置了院内重点课程中期调研,近三年间累计回收问卷千余份,帮助十余门课程教师在课程过程中及时优化课程安排,并切实提升了课程效果,由后进变先进。
此外,在期末学生参加全校评教的同时,对因样本数不足未参评的课程进行院内补充评教,以实现教学评估全覆盖。另外,我院采取预警前置的方式,对在教学评估中排名靠后的课程进行预警,累计提醒50余位教师关注学生感受和反馈,思考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安排,提升教学效果。
面向教师提供“定制化”教学问题分析服务,帮助出现教学效果不佳情况的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近三年来,培养处累计组织教师座谈及学生座谈会40余场,调研课程反馈,帮助教师分析教学问题,对症下药,改造课程。协学专家及督导听课,诊断教学问题,反馈课程建议,帮扶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其中五位教师经过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针对性地改进课程,有效提升了课程效果,获得了前5%的成绩。
为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培养处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带动课程质量全面提升。2021年,我院初步建立各培养项目核心课程清单,2022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基本架构,并于2023年再次完善研究生核心课程清单,主要包含公共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为贯彻落实学校于2019年4月发布的《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我院2020年制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工作鉴定标准》,明确了对教学工作的鉴定标准。通过建设教学档案袋,实现多维度记录教学过程、教学成效和教师成长,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投入和教学能力的目标。
近三年来,教学委员会参照办法对104位申报职称晋升和4位申报教学奖项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鉴定,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提升教学水平,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而带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我院鼓励教师以赛促教,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奖项申报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提供系列支持措施,不仅组织教师申报校级教改,每年还设置一定数量的院教改项目,提升我院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自2015年以来,我院获批立项清华大学教改项目44项,立项并支持院级教改10项。
另外,针对教学大赛、报奖及教改申报,培养处积极组织院内预答辩,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的专家提供教学指导,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和引领示范机制。同时提供观摩机会,青年教师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预答辩环节,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有助于未来申报奖项和打造精品课程。我院历年来共荣获176项教学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项,省部级奖项11项,2020年后所获奖项占比超50%。
为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完成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要求,我院大力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并提供经费支持。
我院已建成清华大学精品课15门,已建成院精品课23门,在建院精品课16门。通过建设高质量精品课程,为其他课程建设树立标杆,并有助于带动我院整体课程质量提升。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院不断完善多维度课程质量体系建设,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式、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程为标准,在规章制度建设、教学过程监督、开课流程规范、课程建设资助、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多维度、全流程推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服务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未来,我院将继续推进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培育符合培养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的精品核心课程;不断优化多维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反馈;进一步完善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培训体系。同时,设立国际化培养项目课程建设经费,鼓励教师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尤其是全英文专业核心课程,助力国际化发展。江南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