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污水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切实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但农村污水处理点多面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建管周期长,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承载力要求很高。当前一些地方财政紧缩的挑战逐渐显现,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财政“瘦身”的约束下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高效、可持续的治理之路,成为当前全国各地亟待解决的难题。
笔者日前赴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等地开展调研发现,农村污水治理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显著,但在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以及村民参与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少村庄以“小管网”连接“大民生”,废水变肥水,污水化清流,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美丽乡村。西畴县等地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一是以小投入实现大成效。财政紧张的地区尤需注重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果。一方面,项目建设时选择适合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治理技术,避免“一刀切”式的大规模投资江南体育平台。例如,针对分散居住的村庄,可推广适应性强、投入低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态净化塘,这些设施不仅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而且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减少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为降低污水治理后期管护的成本,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简化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例如,设置村级环保管理小组,负责常态化检查和设施维护,避免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带来的高昂费用。
二是以小支点撬动大格局。一方面,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凝聚群众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其积极性和责任感将直接影响治理成效。通过村规民约和奖励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污水治理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以精神文明赓续实干姿态,为全体干群提供强大的奋斗动力。集体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目标能够形成强大的干劲,推动污水治理成为行动自觉。例如,远近闻名的西畴精神——“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激励着代代西畴人不骛于虚声,踏实做好环境治理。
三是以巧筹资促进大变革。一方面,向政策和社会要资金。通过政策扶持、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共同分担环保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环保的绿色金融产品,如低利率贷款和环保债券,以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发动村民自发集资同样是破解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设立民间的环保基金,明确资金的筹集方式和使用方向,允许村民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自愿捐款,确保集资过程公开透明。此外,为激励村民参与可以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如给予参与集资的村民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对环保贡献的表彰。
四是以巧引领激发大智慧。一方面,村干部是推进污水治理的重要力量,要重点发挥该群体上下沟通和左右协调的作用,让管网铺设成本更低和接管入户更加顺利。另一方面,突出能人领路效应,注重发挥返乡人才等的引导作用,以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村民自发投工投劳、集资筹款,积极参与污水治理。例如动员在外务工的技术人员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探索符合当地实际、低成本、接地气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作者:詹昕颖 杜焱强 南京农业大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JN江南·体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