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出水资源620多亿立方米,其水生态状况直接关乎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首站即来到青海,共同探寻筑牢“中华水塔”的青海“方法论”。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海拔4300米的高山上,云层低掩,经幡高悬。整个山谷幽静,谷底的通天河水缓缓流过,在此处留下一道优美的弧形。
通天河系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上承沱沱河,下接金沙江,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如今通天河荡漾碧水青波,两岸青草葱茏,此前却饱受砂石开采、过载放牧等诸多问题困扰。
“原来通天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突出,黑颈鹤、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种群也面临减少的危险。”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介绍说。
2018年4月,斥资逾2亿(人民币,下同)的通天河流域治理工程正式开工,采取防洪堤、护岸、支沟治理等手段,将水利工程与环境工程有效结合,确保通天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推进,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据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介绍,青海在三江源地区将重点推进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和面源污染控制,实施重点乡镇、游牧民定居点等生活型污染防治。
作为生态移民之一,今年50岁的告诉记者,放牧的减少让当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己从立新乡搬到县城里也经历了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多位青海省生态环境方面官员表示,当前仍需加大对生态移民的资金扶持力度,“移民”变“市民”面临的“后续发展”问题,希望能通过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得到改善。
湟水河作为黄河在青海省内最大的一级支流,被青海人民称为“母亲河”。在湟水河流域内,集中着青海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由于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布局集中,湟水河的水污染防治一直被视作重点和难点。
为破解难题,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提出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持续开展企业废水深度治理适用技术研发。
江南体育官网
在湟水河上游的湟源县污水处理厂,由香蒲、芦苇等植物构建成的湿地与污水处理厂无缝衔接,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
“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每年可深度处理尾水438万吨,有效改善湟水河水质状况。在净化尾水的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水质洁净的休闲场所。”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厂长王文成说。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养殖业是当地重要产业。由于县内多条河流均注入湟水河,为保护水质,互助县在2017年将境内湟水河支流两岸400米范围划为禁养区,32家养殖场以搬迁、转产等形式进行整改。
“政府在远离河流的地方无偿提供土地供养殖场搬迁使用,对于有意愿转产的养殖户,政府帮他们把养殖场改建成种植基地,种植蘑菇、油菜等作物,把对河流的污染降至最低。”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盛芳敏说。
在多方努力下,湟水河的水污染防治问题得到突破,近年来湟水河干支流水质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