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在当前“无废城市”的扩围背景下,大固废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务院发布2019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到2021年的十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试点城市从16个推广到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并提出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通过再利用的方式逐步减少甚至消除,实现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全程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与此同时,各试点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筹谋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如雄安新区提出将试点工作与新区规划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存量无废化、建设无废化、发展无废化”;威海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建设“精致城市”的有力抓手,健全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机制。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实践显示,试点行动带动了投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工程项目562项、1200亿元,取得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固废行业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危废、医废收运、处理、运营等等,研究发现其中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较为可观、行业利润水平适中,且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与城投服务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定位较为吻合,与政府具有天然的亲近关系,且业务开展具有一定的资本、资源要求,为城司投资的优质领域,综合来看城司具有较大的优势参与固废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
一是垃圾分类政策落地,推动千亿级市场空间,固废全产业链受益。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垃圾分类进入有法可依时代;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江南体育官网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随着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落地,为固废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如环卫装备、回收再生、垃圾焚烧等带来新的增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5%,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
二是新固废法实施,固废产业迎来最佳发展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法不仅对医疗废物处理、垃圾分类等进行了严格要求,还完善了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环境防治制度。此外,新固废法覆盖了几十项罚款条目及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固废法规定的行为,大幅提高了罚款力度;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在史上最严固废法下,大固废领域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三是政策支持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新能源环卫车是重点领域,且有较大增长空间。2023年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聚集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等领域,推广数量预计超过60万辆。根据盈峰环境发布的《环卫从业人员收入现状及行业电动化趋势白皮书(2023)》,目前我国环卫机械化率已达77.92%,但电动化率仅为3.23%。在政策驱动下,2025年环卫电动化需求可达13.5万辆。
固废行业尤其是下游处置领域是技术密集,我国在固废处理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如水泥窑垃圾处理系统由于具备低投资、无二噁英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污泥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该细分领域的市场主体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长。气化灰渣回收行业因现代和新型煤化工的崛起面临新的机遇。此外受益于5G、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固废行业边界不断拓展,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在智能化、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小型智能设备、智慧服务为行业带来了新变数新增量。但目前我国在技术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市场发展。
一是我国环保投资额度大幅增长,但投资额度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2021年期间,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从9220亿元增加到9491.8亿元,占GDP比重不足1%。而我国早在《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不低于3.5%,显然目前尚未实现该目标。而且根据国际发达国家先行经验来看,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比重为1%-1.5%时,环境恶化趋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比例达到2%-3%时,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上世纪70年代投资规模已占GDP的2%,因此我国环保投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是环保产业受益于持续强劲的治理需求,未来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环保产业未来几年投资需求超过4万亿元,其中过半投资将用于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根据官方数据,过去10年我国各类污染主体在环保上的投入高达10万亿级,投资重心在工程建设方面,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较国际水平还有差距,若能突破,该领域将有可能推动行业再上一层楼。
三是我国优质资源短缺,废物资源化成为有效缓解战略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一些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较大,优质资源短缺,其中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铜精矿、铝土矿等对外依存度都很大,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瓶颈性制约因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我国许多矿产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回收固废中的有价金属成分,可以有效补充金属矿产资源。
四是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环卫市场需求空间持续扩大。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5.2%,,而部分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为80%,表明我国城镇化率仍有一定增长空间,人口的不断集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垃圾清运及道路清洁等需求不断增长,环卫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固废产业链较为成熟,但行业整合度有待提升。产业上游为固废处理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固废焚烧设备、尾气处理设备、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污泥干化处理设备等;中游为固废收集转运,主要是从事垃圾清运和垃圾分类的环卫企业,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及不断深化,中间环节重要性提升,市场不断扩大;下游为固废处理处置,处理方式上主要是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政策上也加大推动源头减量。下游环节由于国家政策导向较早及优惠补贴,在产业链中发展较早,竞争也比较激烈。
产业链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均需要用到固废处理设备,比如中游用到的垃圾收集和转运的环卫车,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用于干湿垃圾分离,下游垃圾焚烧的炉排和尾气处理设备,脱泥机用于污泥处理,压实机用于卫生填埋等,不同环节、不同工艺路线选择的设备差别较大,市场对固废处置设备的需求量随着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逐年升高维持高速增长。
行业集中度:竞争激烈,集中度较低。固废处理装备技术相对成熟,大部分产品多数企业都可以生产,门槛较低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竞争激烈,但部分高端装备技术含量高,市场集中度较高,成熟的固废处理装备制造业为固废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固废处理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获取收入,也包括一定的设备租赁收入,此外随着固废设备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企业需求的变化,固废设备安装及技术咨询业务占比逐渐增大,由于固废设备安装及技术咨询业务的毛利率较高,也带动设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商业模式:传统模式多为“直销+代销”的多层次渠道的销售模式。直销主要是指直接参与政府、环卫保洁公司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随着设备制造环节竞争的加剧及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一是产品+服务模式,企业越加重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打造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位一体的综合式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环境卫生规划设计方案、环卫装备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智慧环卫运营方案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提升客户体验,以服务带动制造。二是全产业链模式,一些设备制造企业采取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设备制造向设备租赁、下游运营发展,打造上游设备制造、到下游运营的“环保生态产业链”。如盛运环保,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安装、服务及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核心竞争力:一是技术能力,公司通过增加自主设计的、技术附加值较高的设备既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也能提高企业整体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目前一些大型的固废设备企业日益重视研发,如合加资源具有大型的、现代化的固废设备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二是售后服务能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下游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三是产品竞争力,企业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提供专用性能高、质量可靠的产品,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不同场景应用需求。
盈峰环境是国内环卫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2022年,环保装备销售额市场同行业排名第一,连续22年处于国内行业销售额第一名的位置。公司业务布局完善。业务围绕“智能装备、智云平台、智慧服务”三大体系,涵盖环卫装备、环卫机器人、环卫一体化服务、固废处理、环境监测、智慧环境管理等领域。
一是公司研发能力领先,拥有行业内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公司长期以来采取技术驱动的经营策略,技术、产品领先于行业其他参与者,2022年,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完善和革新,共计申请专利数231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外观专利20项,研发成果领跑全行业。
二是产品齐全,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公司围绕”智能装备、智云平台、智慧服务”衍生多种产品,其现今产品型号超过400款。产品覆盖5G环卫机器人、无人驾驶环卫车、智能小型环卫机器人、新能源环保装备、垃圾收转运设备、分体站装备、环卫清洁装备等,公司的智能装备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三是完善的营销网路运维优势。盈峰环境借助成熟的环卫装备销售服务网络和卓越的行业经验积淀,在全国拥有64家分公司、约300个运营中心,近千个环境治理运营服务项目,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业务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一是数字化转型,建立高效运营体系。公司坚持把数字化作为企业转型核心战略之一,坚定的推进业务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建设,赋能经营工作,通过扩大线上化覆盖、提升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助力业务管理能力提升,为公司的增长提供新动能。2022年公司IBS168数字化战略一阶段完美收官,完成一个盈峰环境、一个体系、一个平台全场景、全业务流程、全价值链数字化覆盖,智慧环保产品研发及交付硕果累累。
二是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切实回报公司股东。近三年(2020年-2022年),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额 10.33亿元,分别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6.87%、41.45%、83.18%。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打造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三是积极拓展业务领域。2022年新签约环卫项目88个,项目遍布全国21个省份,实现新增年化合同额18.19亿元,同行业市场排名第一名,2022年公司城市服务营业收4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5%,新增合同总额92.5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盈峰环境运营的城市服务项目共计233个,存量市场年化合同额55.25亿元,累计合同总额达到541.65亿元,待执行合同总额达427.12亿元,行业排名第三名,可持续经营能力名列前茅。
行业中游固废收集转运是传统环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产业重要一环,不仅为下游的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提供原料来源,同时也对上游环卫设备有所需求,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垃圾分类等政策落地,环卫需求激增,市场规模超千亿。
行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将快速上升。行业中游的环卫企业,多由各省市地方环卫、园林、市政等管理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一般的企业较少介入该领域,具有典型的政府垄断性质,大部分环卫企业规模较小,多提供单个环卫服务项目,目前行业CR10大约为20%,市场集中度较低,但目前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投资及运营,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更多社会资本快速进入,如万科物业、保利物业、碧桂园服务等纷纷进入提供一体化的环卫服务。
盈利模式:营收来源主要包括:(1)垃圾分类服务费,大致包括:垃圾分类运行管理服务、垃圾分类达标指导服务、二次分拣服务、资源处理服务、二次转运服务、垃圾分类收集服务、垃圾分类一体化服务(分类垃圾收运、保洁、推广等);(2)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测评服务,垃圾分类是新生事物,如何有效监管需要一定的专业性,目前试点城市普遍采用的是将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测评、巡检与考核等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执行。(3)垃圾分类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及垃圾生产企业;(4)垃圾清运运输费。
商业模式:中游收集储运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对渠道搭建、业务拓展至关重要,目前进入企业多采用三种发展模式,一种是纵向一体化,通过布局环卫业务,掌控收、储、运环节,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协同效应,既可以通过增值业务增加利润,也可以拓展上下游市场,通过掌控全产业链资源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二是横向一体化,即扩充服务内容,例如目前一些提供传统的路面清扫服务商逐步拓展到道路养护、垃圾收集转运;垃圾收集点标准化建设等;三是混合发展,通过纵横双向拓展或主辅结合快速拓展业务抢占市场。目前还有利用“互联网+回收”的商业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链接,有需要的人通过手机下单,轻松处置可回收垃圾,回收后的废品统一打包发往相关企业进行再生利用。
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资金实力、管理运营经验以及市场开拓能力,获取更多的大型标准化环卫服务项目,从而加速份额提升。
北控城市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废物管理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2020年于港交所上市,公司业务包括环境卫生服务、危险废物处理和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处理3个方面,目前专注于环境卫生服务和危险废物处理。公司打造环卫业务“1+N”的商业模式,以传统环卫业务为主体,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物业管理、水域保洁等业务,专注提供全方位城市管理服务。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公司依托北控水务集团的强大股东背景,集资源、资金、技术等综合优势于一体,在获单能力,项目作业质量综合评价,盈利水平方面均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一是大股东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北控水务集团,背靠中国最大的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服务商北京城市控股集团,北控水务拥有领先的业务规模、高效的管理机制、全国性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利于资源协同效应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环卫+危废双轮驱动,协同互补效应明显。环卫服务以城市固体废物为主要目标,涵盖道路清洁、垃圾分类、公厕管理、绿道养护等业务;危废处置业务以医疗废物及工业固废为主要目标,涵盖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理相关废物等业务。公司布局环卫服务及危废处置业务,有助于其提供“固废+危废”一站式解决方案。此外,危废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但资本开支较大且投资回收期较长;环卫服务毛利率水平较低,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收益及现金流量,两者相结合,互补效应凸显。
三是背靠央企,具有融资优势,节省资本开支。在环卫趋向一体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行业资金壁垒逐渐升高,公司业务拓展及研发投入加快,拥有央企股东背景的公司在行业中具有可靠的信用背书和显著的资金优势,支撑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四是管理运营经验丰富。公司通过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形成一整套精细化管理运营体系。主要体现在1)制定严格内部标准;2)制定规范化作业方案。根据项目城市道路、城市面积、服务内容制定规范化的作业方案。3)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人、车等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追踪和对比,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公司环卫服务毛利率高于同业均值。
处于下游的固废处置行业,由于国家政策和补贴优惠,在产业链中最先得到发展。固废处置竞争激烈,减量化、无害化是处理原则。当前我国常用无害化处理方式有三种,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前期填埋处置是主流,但随着土地资源紧张加剧、填埋带来二次污染以及技术进步等原因,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且产生热电能等优点的焚烧逐渐成为主流,处置比例不断上升。
行业集中度:集中度较低,市场尚未有绝对的龙头企业,随着行业市场化发展加快,市场集中度将上升,特别是细分领域集中度将大幅上升。固废处理行业,发展较早竞争较为激烈,由于行业内项目属于行政许可类,进入行业需要政府许可,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具体来看呈现地域集中性相对较高,全国集中性相对偏低,美国CR4为61%,而我国CR4为40%,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企业处理规模、处理能力有提升空间。
商业模式:目前垃圾焚烧项目的经营模式包括EPC(类似于总包模式,处理企业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BT、BOT、TOT、BOO(政府赋予特许权,然后企业建设并拥有和经营相关项目)等,目前最普遍的是BOT模式,此种模式具有减少政府财政负担、降低各方风险,提升垃圾处理效率等优点,地方政府作为项目发起人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司中标后设立项目子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并与地方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获取一定期限(一般为20-30年)内项目的运营权,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
污泥处理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综合性服务模式,处理厂提供一体化服务包括前期脱水、中间运输及最终处理,即处理厂在固废产地建设污泥压滤车间等,就近通过泥水一体化技术将污泥脱水,再运送至厂区进行最终处置,此类客户主要是工业园区客户以及大型印染污泥客户为主,签长期合同。一种是仅提供专业性较强环节的服务,固废产地自建污泥压滤车间,自行脱水,再运送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此类客户一般产泥规模较小,签短期合同。
盈利模式:垃圾焚烧收入主要是垃圾处理费及发电收入。收入主要来自垃圾处置收入(即垃圾处理费*垃圾处理量)和发电收入(即上网电价*上网电量),因此盈利要看垃圾处理费、吨垃圾上网电量、上网电价、产能利用率。在BOT模式下,收入还包括建设阶段的工程收入,BOT模式下,收入和现金流错配,建设阶段收入较多,缺少现金流入,运营阶段收入降低,但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项目回收周期长,对公司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要求较高。
危废处理盈利模式因处理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危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业危废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综合利用,近年来处置规模呈现逐步攀升的趋势。危废综合利用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资源化产品的销售收入。危废处理企业先是回收具有资源化再利用价值的废物(如含铜、镍、锡等金属的废物),经过处理,将废物中具有再利用价值的物质转化为资源化产品,最后进行产品销售。危废无害化处置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收取危废处理费。危废处理企业向上游废物生产企业收取危废处置费,收集其产生的工业危废,通过焚烧、物化、填埋等方式对危废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及最终处置。
污泥处理盈利模式主要是处理费和运输费。一体化服务服务模式下,主要收入是运费和处理费,通常采取总费用的收费方式,因合同期限较长,体量稳定,且由于在源头进行了脱水,实现源头减量,因此收费相对偏低;半一体化服务模式下,运费由客户承担,主要收入是处理费,处理费相对较高。如上海环境,第一种模式下处理费(含运费)大致为250元/吨,第二种模式下,处理费大约350元/吨。
市场参与主体:行业发展较早,参与市场主体较多,包含国企、民企、外企。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例,鉴于垃圾处理方式正在快速由填埋为主转向焚烧发电为主,因此众多企业看好行业前景,同时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大型市政项目,对投资方资金要求较高,政府在企业选择上倾向于大型国企,通过梳理市场竞争者可粗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央企、国企,如光大国际、中节能、恩菲、绿色动力、上海城投环境、天津泰达、重庆三峰环境、深圳能源等;第二类是众多的民营企业,如温州伟明、盛运股份、启迪桑德、杭州锦江等;第三类是如威立雅、中德环保、金州环境、香港创冠集团等这些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
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技术研发能力、项目运营能力、资金实力、成本控制能力,随着产业政策推进、行业规范趋严,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运营能力和项目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垃圾处理效果和投资金额成为政府筛选企业重要的考虑因素,技术研发能力强,拥有自制设备能力的公司更具成本优势。
公司背靠国企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地方环保及能源项目资源处于优势地位。2017年通过重组合并国联环保,注入环保与热电运营资产,从传统能源向环保设备、工程与运营转型,利润来源从装备制造转向运营。
全产业链模式运作。目前公司主要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和污泥处置项目,逐步打造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涵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藻泥等,提升固废协同处理能力和整体运营质量。
一是背靠地方国企,地方环保及能源项目资源丰富。公司依靠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大力投资一体化垃圾焚烧和污泥项目,项目多在江苏、江西等地区。随着公司规模扩张,在全国范围内连拿多个大型大固废一体化项目,包括公主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污泥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2022年,公司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实现收入18.68亿元,同比增长5.33%。报告期新增订单28.4亿元,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环卫等多元化环保工程,同时市政工程应收账款回笼率良好,应收款项综合回笼率90.03%,其中设计业务回笼率85.76%,EPC项目回笼率91.03%。
二是具有研发与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大。公司依靠锅炉设备制造起家,在垃圾焚烧领域有较大优势,垃圾焚烧锅炉设备,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污泥处理方面,公司同时拥有两大核心技术污泥调质深度脱水+干化+自持焚烧和污泥碱热水解蛋白提取两大污泥处理技术,最大化程度实现高效率、低污染和污泥资源化。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公司与大连理工、中科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电解水制氢、CCUS、火电灵活性改造、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度技术合作及商业化开发。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累计有效专利982项,其中发明专利160项。
三是产业链内部协同,成本端降本增效。公司将垃圾焚烧与热电联产实现一体化,热电联产为公司提供较大收益,极大缓解了垃圾处理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自有垃圾焚烧设备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大固废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有力驱动下,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整体市场规模超万亿,细分领域也具有极大发展空间,且行业发展稳定性极高。以活垃圾处理为例,市场空间较为可观、行业利润水平适中,且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与城投服务城市促进城市的定位较为吻合,为城司投资的优质领域之一,城司由于与政府的亲近关系使其具有天然的优势去参与该类项目。
一是投资产业细分领域,确保业务聚焦。未来十年,固废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固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放大,市场也将进一步细分,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掌握每一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或市场,因此选择细分领域极致化发展,提升集中度以及通过企业间合作、并购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将成为主要趋势。通过梳理分析细分领域我们认为环卫、垃圾焚烧处理和湿垃圾处理三个领域未来市场空间较大且适合城司参与。城司在细分领域选择时可以重点考虑,从当前实际来看目前已有众多城投企业进入垃圾处理相关业务,如上海城投下的上海环境,主要从事生活垃圾焚烧、生活固废中转运营、湿垃圾处理等项目;杭州城投下属杭州环境,从事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运输、焚烧处置等,但城投企业参与前期除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外,还应充分分析当地市场,如当地每年垃圾生产规模、现有垃圾焚烧企业处理规模、地方政府对于垃圾焚烧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总体规划等。
二是进入方式上可以考虑合资或入股等方式快速切入。目前大固废领域,不论是在环卫、垃圾焚烧还是湿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再生,都非新生行业,不同细分市场都有相当规模的存量企业,城司从无到有打造一家相关企业并不具备优势,更为经济合理和快捷的方式是在目标领域选择一家资产优秀、发展理念契合、技术水平领先、运营经验丰富的细分领域龙头,合资成立一家企业共同运作,也可以通过收购、参股、战略合作等方式。
三是业务发展相对稳定后可考虑业务拓展协同发展。在核心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后,可考虑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纵横向拓展。目前随着市场发展,客户需求不断升级,很多客户越来越青睐综合解决方案,大固废业内企业逐渐拓展全产业链模式,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固废资源最大化利用进而提升盈利水平。
一是政策风险,政策落实和推进不及预期。固废处理行业是非常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依赖度较高。宏观经济政策、环保产业政策以及环境管理政策的调整,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二是技术能力风险,面临国际先进企业竞争力不足。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相对高于我国,这也是制约行业及企业发展的瓶颈,如若技术能力跟不上应用的需求,将会提高行业国际竞争风险、降低应对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同时技术发展差异小也可能带来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倾向以降低价格为主。
三是竞争加剧风险,包括产业链局部环节及产业链整体竞争风险的加剧。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全产业链拓展以及不同领域的新企业的不断加入,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将有可能面临市场占有率、毛利率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