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中的表A.5绿色生活与生态文化参考国家标准清单。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GB/Z43475-2023)国家标准,决定2024年4月1日在全国实施。据了解,该标准涉及能源、环保、农业、工业、商贸、住建等领域764个国家标准,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系列标准的集大成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该标准起草人、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徐秉声表示,为发挥标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复制推广成功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本标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基于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等领域,充分借鉴浙江省湖州市、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等省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经验,有效推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确保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的落地执行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标可依,为省、市、县、区政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途径和考评体系。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林翎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社、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有关单位,研制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旨在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标可依,使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有章可循,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据可考。《生态文明建设指南》是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积累有益的且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依托标准法定性、技术性、规范性、可量化性强的特点,把先进的技术方法、安全与健康意识、公益性理念、社会责任观念等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确保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城市和乡村高质量发展。
林翎指出,该标准起草单位既有多个国家部委直属研究机构,也有地方政府和国家重点高校,特别吸纳了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经验的中国城市报社参与研制,使该标准有很强的科学性、代表性和群众基础。
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组长、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介绍,中国城市报社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部委支持下,研制了城市领域6项国家标准,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和城市指数,在标准应用和实践方面走在全国同类媒体前列。
杜英姿表示,我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参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研制,深知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杜英姿介绍,该标准研制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推进,把握核心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优化布局,协同有序推进。围绕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统筹空间布局、城乡发展融合、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提炼方法、路径、机制,形成示范效应并持续改进提升。
三是因地制宜,标准规范引领。充分结合各区域自身特点和差异特性,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标准的推广实施与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规范、引领、保障作用。
四是公众参与,加大宣传推广。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宣传,畅通参与渠道,培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中国城市报副总常亮解读,《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技术路径,揭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辩证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重大关系,为上升为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江南体育平台